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人大工委严格按照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对基层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的要求,坚持“规范统一、整合共用、分类指导、简便适用”的原则,将代表联络工作站打造成“学习交流、依法履职、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彰显出蓬勃活力。
      规范建站,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近日,走进后埠街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只见代表接待室、代表工作室、代表活动室、代表议政厅等活动场所应有尽有,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也配置完备。
      “这几年来,我街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有实效’的总要求,花费近20万元,对代表联络工作站进行装修升级改造,满足了代表联系接待群众、依法履职、学习交流等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同时,对代表活动室、代表接待室、代表工作室等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工作计划、代表信息的及时更新。”该街人大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为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该街人大工委对代表依法履职、问题处理流程、处理结果公示等进行规范管理,设立代表履职纪实手册、代表“一人一档”,全面记录代表的履职情况。同时,在街道显著位置设立代表履职宣传阵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代表看到自己的履职成效,增强代表的自豪感。另外,设立“掌上人大”平台,选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上向代表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
      创新模式,增强代表依法履职动力
      “热情需要鼓舞,机制需要创新。”为进一步增强代表依法履职的工作热情,后埠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一”即每季度开展一次代表主题活动;“二”即组织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和代表走访选民活动;“三”即代表向选民发放便民服务卡、履职承诺联系卡以及政策明白卡;“四”即对收集的问题有专门的台账、有专人负责、有专栏公开、有专项评议,及公开问题处理流程、公开问题承办单位、公开问题处理结果、公开群众对问题处理情况的评议结果。
      “‘一季一主题’活动既丰富了代表活动,又更好地发挥了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代表下访活动既接地气。又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如矿区市场、幸福巷的改造等,就是代表听取选民意见,通过调研后,形成建议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得到上级重视后进行了改造,获广大群众点赞。”该街人大代表彭霓告诉我们。
      近年来,后埠街人大工委积极组织开展“坚决厉行节约  反对食品浪费”“千名人大代表环保行”“城市贫困家庭现状及致贫原因调研”“立法建议调研征询”等主题活动,让代表更好地直面群众、服务群众,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干好事,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主动服务,代表联络工作站成效显著
      惊蛰时节的傍晚,在后埠街幸福小区新改造的休闲广场上,76岁的吴大爷和老伙伴们吃过晚饭后,便结伴在这里一边赏花,一边悠闲地散步。而休闲场所从无到有,其变化源于家住幸福小区的刘明宇代表提出的建议得到圆满办理。这是后埠街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主动服务群众的见证。
      据了解,后埠街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成立于2015年,现有驻站代表22名,其中市级人大代表7名。“代表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固定每月8日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由两名人大代表到站与选民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其生产生活困难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后埠街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黄小根说,针对选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能现场解答的,代表当场给予解答;不能立即解答的,经分类整理后,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并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此外,代表工作站还通过座谈、视察、调研、参观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组织代表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听取选民意见,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去年以来,后埠街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共接待选民群众300余人次,受理问题153个,其中135个问题通过与街道、社区协调,已全部得到解决,有效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安源区后埠街人大工委黄小根 彭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