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建议的提出,凝聚着建议者的思考和智慧;一份建议的办复,反映着承办单位的责任和担当;一份建议的落地见效,助力着地方发展、惠及民生福祉。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一条人大代表建议带来全镇村级产业的转型升级、活力满满,便是最好的诠释。
用功建言得重视
“村民对搞活村级产业很是期盼,建议立足安源镇实际,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培育红色产业、聚焦特色种养殖、兴办产业实体等多元驱动发展模式来提振各村经济。”去年8月,安源镇人大组织开展代表集中走访选民收集问题反馈座谈会上,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安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温泉的发言建言得到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重视和现场代表的热烈反响。
安源镇人大按照“深入调研、分析透彻、建议精准”原则,积极引导代表进一步深入调研、充实数据、完善建议,把温泉代表发言材料转化为10名代表联合签名的代表建议:《关于运用“多元驱动”模式发展村级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在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别对这份代表建议作出批示,由镇长牵头乡村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实情,充分采纳吸收代表所提建议。镇党委把“多元驱动发展乡村产业”写进党委工作报告,进行全面部署;镇政府在今年的工作开局之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全镇村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切实把代表建议转化为了镇党委、镇政府的具体工作举措。
用心督办得实效
“我们充分利用调研、视察、会议座谈等机会,与建议办理部门、村委会等深入交流村级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和规划安排等,加强督办,及时提出合理的想法和建议,同时也努力协助解决一些需要上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安源镇人大主席钟伟表示,镇人大在交付镇政府办理代表建议后,积极引导代表开展了“融入式”的建议督办。
成立代表建议督办组,让代表全程参与建议办理,定期召开督办会,听取镇政府及各村委会关于发展产业的进展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实地走访各村产业发展基地,现场督办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各村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上门上户发放调查问卷,听取村民想法和意见,及时反馈给镇政府;召开年中代表大会,听取专题汇报,进行满意度测评……
在代表的督办下,安源镇5个村激活“一池春水”,实现强村富民“加速跑”:石板村利用靠近区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形式,联合区工业园建设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用于出租,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约70万元;张家湾村引进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果蔬50亩,每亩增收2000元;跃进村通过招商引资和自主筹资,建设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2万余人,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70万元以上;安源村打造“七彩安源”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基地和“毛主席去安源”实景打卡点、“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陈列馆,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00万元。
用情落实得点赞
“我们人大代表就是要多听群众心声,多为群众代言。关于发展村级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和办理,更坚定了我们助力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安源镇人大代表、张家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政坚在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向群众宣讲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时的动情之语、肺腑之言,引得现场群众掌声不断。
随着满意率100%,安源镇代表关于发展乡村产业的建议办理已落下帷幕,但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代表肩扛使命、义不容辞。安源镇人大将继续组织代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开展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回头看”,依托“线上线下”代表联络工作站、代表接待日活动、代表走访选民活动等,广泛收集、整理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意见,并对人民群众关注的乡村振兴各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解答,努力把“百姓盼的”和“政府干的”紧紧连在一起,以高质量建议办理助力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萍乡市安源区人大黎韶华、廖霞供稿)